家电产品是人们居家过日子的日用品中最具技术含量的,但是这个行业与其他一些生活用品相比,行业却不是最挣钱的,甚至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。虽说不赚钱。厂商们却依然乐此不疲。那么出现这种情况是何原因,现象背后反映出行业的什么情况呢?
消费分层级,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词。意思是在说国内的消费者,不论是在消费理念上,还是在在消费能力上,差异非常之大。
以彩电为例,一台65吋的彩电卖3-4万也有人买,同样65吋也有厂家硬是把价格做的只有3-4千元,最高和最低相差10倍之多。这种差价在家电消费领域令人咂舌。
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也是一样,数万元一台(套)的有之,不足百元的也有之,差距有百倍之大,并且差距这么大,居然还是有人去买去消费。
那么低的也敢去买,那么高的却有能力买,消费层级之大,难以想象!
由此可见,在国内市场上,需求的高低端的差别巨大,显然是形成了一定的层级。既有高端需求,也有一般拥有的需求,还有一些是应急需求。各个需求的不同,就造成了价格的高低落差巨大。
当然,同样品类的家电有数万元的,也有几百元的。不过看行业均价,普遍是不高的的,与相邻的消费品比较而言,定价几乎是贴地飞行,很具有日用、普及的基本特征。
而近日,看到一则消息颇有感触。星巴克30多元的一杯咖啡,成本控制在3元左右,也就是说毛利要在百分之几百以上;一支知名品牌的口红成本仅为30元,一般要卖到300以上,加价率也在好几百倍,甚至上千倍。不看不知道,一看令人咋舌。
相比较,家电行业的大蓝筹股格力、美的的毛利率是30%;新兴家电厨房电器老板、华帝也不超过50%;小家电科沃斯、飞快电器也过不了40%。相比较星巴克、喜茶或口红的1000%的毛利,家电品牌的加价率确实是很温柔。
当然,这样的类比是没有意义的,第一家电与咖啡店、口红是分属不同的行业,行业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;第二家电品类普遍价值较高,卖一个是一个,薄利多销可以养得活品牌,而咖啡店追求的是一种感觉和品位;第三家电是一般的日用品,多数人讲究的是经济实惠,而口红等化妆品很多是奢侈品范畴。这样一对比,就会看出定价原则不同是有道理可讲的。
海信电器副总经理王伟在一次活动中对行业评价时指出,“电视行业就是这么奇怪,相比其他家用电器产品,电视有两个很特别的标签,一个是‘利润薄如刀片’,一个是‘总是厮杀一片’。”王伟所说的“利润薄如刀片”,就是在形容家电中电视品类的利润情况。
这里最重要的还是市场竞争的需要。国内家电企业开了“极具性价比”的模式后,外资家电企业在国内几乎绝迹,就算剩下能够数得着的几家,也都是分食那些酷爱外资品牌的少数人群体。绝大多数外资家电早已逃之夭夭,或是转型更具潜力的前瞻性行业,或是跃至行业上游做核心部件。
虽然家电与奢侈品、品味商品没有那么大的可比性,但就价格而言还是可以类比一下。从定价的绝对加价率来说,家电产品确实是倾向用户一方,定价是最具有良心的。